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市觀察 > 正文

2030年中國將成全球最大船東?
2013-04-09 17:12:22   來源:上海航運交易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日,英國勞氏船級社(位置 聯系)(Lloyd's Register of Shipping,LR)聯合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和英國科學與技術組織奎奈蒂克公司(QinetiQ)共同發布了一份名為《2030年全球海運趨勢》(Global Marine Trends 2030)的報告。該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或變身擁有全球船隊1/3以上運力的大船東,繼而成為世界航運業最大受益者。

報告作者深入分析了世界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能源需求三大推動力,試圖描繪2030年全球在這三方面的發展態勢圖。三張圖均顯示,盡管當前航運業正遭受全球經濟危機的沖擊,但經濟增長的趨勢不改向上步伐,海運年貿易量料將翻番至240億噸,航運業必將受益其中。

三張圖分析了當前總體增長勢頭的現狀和未來20年潛在的繁榮和蕭條預期。第二張圖闡釋了受能源和環境限制導致政府尋求可持續性健康發展的擔憂。第三張圖揭示了,受各國維護本國利益需求日漸迫切使得政府間很難達成合作協議的影響,未來競爭升級的可能性極大,國家間的貿易保護也將白熱化,由此很可能令全球經濟放緩。

報告描繪的三張趨勢圖無一例外表明,航運業都將受益,盡管受益程度不一。航運業受益的主要動力來自經濟的總體上升和人口的自然增長。

中國和印度的人口增長仍將遙遙領先,與此同時,亞洲地區日漸富裕起來必將帶動地區貿易日趨繁忙,而中國很可能在航運業獲取絕對性優勢。

2010年,全球人口69億,2030年將觸及80億,其中印度占18%,中國占17%.此外,人口基數增長的同時,長壽現象將越來越普遍,部分國家老齡人口比重將顯著上升。報告以日本老齡問題為例指出,日本2030年每100個就業人口必須養活53個退休人員。

日本、德國和俄羅斯等國家還將出現人口萎縮的現象,而中國到2030年人口將達到峰值,隨后將逐步回落,當然前提是“只生一個”的計劃生育政策不放松。

另外,城鎮化問題也是分析全球海運趨勢時不可小覷的一個深層次因素。大部分城市都緊鄰港口和內河水道,并且這些城市的人口很可能快速增長,尤其在亞洲、拉美和非洲國家更明顯。

報告同時指出,全球經濟焦點將東移,屆時中國將引領世界經濟。未來20年,全球GDP將保持3%的增速,同期,亞洲國家的購買力將實現8%的增長,每分鐘平均285人加入到中產階級行列。經濟的相互影響將帶來更趨復雜的貿易航線,這或將超出報告對未來的設想。

全球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將持續升溫,到2030年能源需求將增加4成,中國仍將成為能源需求大國,原油需求料將增長3倍。盡管世界對于自然資源的渴求不會變化,但發展中國家所爆發的需求將導致貿易航線的大繁榮。

與此同時,在未來20年中,盡管油輪運力增長緩慢,但所有船型運力都將整體性上升。其中,油輪運力預計增長1.8倍,而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和液化天然氣船預計增幅在1.8倍到3倍之間。